七十年回望丨新能源:难得的世纪弯道

栏目: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:2023-08-07

以下文章来源于汽车观察Autoobserver ,作者陈秀娟

自1992年新能源汽车首次出现在国家“八五”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以来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式开启征程。从1995年第一辆新能源车下线至今,在28年的时间内,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逐步发展壮大,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。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实现世界领跑,成为了引领全球电动化转型的主要力量。

产销规模:连续8年全球第一



产销量是市场规模最有力的评判依据。截至目前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,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0%,是当之无愧的新能源汽车大国。



2020年9月,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达到500万辆;到2022年2月,这一数字突破1000万辆;再到2023年7月3日,中国迎来第20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。从第1辆到第一个1000万辆,用了近27年,从1000万辆到2000万辆,仅用了17个月的时间。



这说明,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加速上升通道已打开,市场对于新能源车的接受度与日俱增。数据显示,2022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05.8万辆和688.7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96.9%和93.4%。2023年1-6月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78.8万辆和374.7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42.4%和44.1%,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8.3%。截至2023年6月底,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。
值得一提的是,2022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567.4万辆,同比增长90.0%,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27.6%,较2021年提升12.6%,全球销量占比超过60%。从数据来看,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不断提升,五年时间内,从2018年的3.73%跃升至2022年的27.6%。
除了在国内市场畅销,在国际市场上,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同样受到广泛欢迎。数据显示,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已经达到67.9万辆,2023年前6个月,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53.4万辆,同比增长1.6倍。截至目前,来自上汽、奇瑞、长安、比亚迪、吉利、北汽等企业的整车产品销往全球200多个国家。


技术实力: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



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技术实力的支撑,从技术水平来看,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,基于全新电驱动平台设计开发的车型正成为主流,车辆动力性、经济性等全面进步。其中,主流纯电动乘用车电耗降低至12.5千瓦时/百公里,续航里程提升到400km以上,达到国际先进水平;新能源客车技术水平世界领先。
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,中国动力电池材料和新技术应用不断取得突破。目前,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Wh/kg,处于国际领先水平。高镍无钴电池等实现突破应用。
此外,自2018年以来,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总量达到全球的30%以上,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来源国。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的发展聚焦智能化和网联化,2022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、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专利占比达到41.95%,其中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同比增长13.32%,智能网联汽车专利公开量同比增长19.77%,增长速度较快。


配套体系:充换电网络规模全球最大


目前,我国建立了结构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,涵盖关键材料、动力电池、电机电控、整车、制造装备、充电设施、运维服务、回收利用等的产业链上下游已实现贯通,整车、关键零部件及材料等领域骨干企业加速发展,动力电池、电驱等关键核心部件竞争力位居国际前列,并已成功打入国际配套体系。



在动力电池方面,在2022年全球电池企业销量前十榜单中,中国企业占据六席,分别是宁德时代、比亚迪、中创新航、国轩高科、欣旺达、孚能科技,保持领先优势,这六家企业市场占比达60.4%,同比增长12.2%,较2021年的48.2%大幅上升。其中,宁德时代以191.6GWh的装机量及37%的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一,这也是自2017年以来宁德时代连续第六次卫冕全球冠军。
在2022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电驱动装机量前十名中,弗迪、蔚来驱动、联合电子、中车时代等中国品牌赫然在列。其中,弗迪装机量为886928套,市场份额达到24.6%,卫冕冠军。
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,我国各地都在加大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,充电桩和充电站的数量不断增加。截至2022年年底,我国累计建成充电桩521万个、换电站1973座,形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充换电网络。


市场格局:多点开花、百舸争流


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壮大,从2014开始,市场上陆续涌现出一批新造车企业,如蔚来、理想、小鹏、哪吒、零跑、高合等新能源汽车品牌相继出现。这些新造车企业登场后,发展速度非常迅猛,呈现出不断赶超之势。其中,蔚来在2018年实现全年销量破万辆,而后销量持续攀升,到2022年销量破十万辆,达12.2万辆;小鹏汽车后来居上,夺得2021年新造车销量冠军,累计销售9.8万辆,2022年销量达12.1万辆;理想汽车在2021年全年销量超9万辆,2022年销量达13.3万辆。
与此同时,拥有强大互联网基因的百度、小米等第二波新势力也随后进入这场造车运动,共同构成当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新生力量。
不仅如此,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也开始崭露头角。近几年来,几乎所有的国内传统车企均推出了全新的新能源品牌。目前,六大国有车企集团(一汽、东风、长安、上汽、广汽、北汽)都已推出各自的新能源品牌,民营车企吉利、长城等也都携新能源品牌入局。



从最新的市场销量数据可以看出,传统车企已展现出反超的苗头。在2023年6月中国新能源销量排行榜中,埃安以4.5万辆的单月销量位居榜单第三名,五菱以2.69万辆的单月销量位居榜单第五名,长安以1.96万辆的单月销量位居榜单第六名;反观新势力,理想以3.26万辆的单月销量位居榜单第四名,零跑以1.32万辆的单月销量位居榜单第七名,哪吒以1.09万辆的单月销量位居榜单第九名,蔚来以1.07万辆的单月销量位居榜单第十名。
从造车新势力率先抢跑到传统汽车品牌后来居上,当前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呈现出“多点开花、齐头并进”的喜人格局。
70年峥嵘巨变,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从无到有,再到全球产销第一的跨越。更为重要的是,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实现了量的遥遥领先,而且在造型设计、新技术应用和核心零部件自主、原创技术突破等方面都开始实现赶超甚至引领,成为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关键推动力。